因“恐金症”而回避与金国的直接对抗,为了与金国保持和平关系,竟然不惜牺牲了令金人忌惮的岳飞,南宋开国皇帝赵构,真是一个让人又恨又无奈的昏君。
其实,年轻时的赵构并非如此懦弱无能,相反,他才智出众,武艺卓越,曾在朝野中赢得较高的声誉。他的童年却充满了艰辛,母亲韦氏不过是后宫的三等妃嫔,身为低位嫔妃的她并未受到皇帝的宠爱,赵构也因此始终没有引起父亲赵佶的注意。
为了能够吸引皇帝的目光,小小的赵构刻苦练习,学会了书法,弓马也非常精湛。然而,由于赵佶有太多的儿子,尽管赵构努力表现自己,赵佶始终未能记得他的名字。或许,这种深深的父爱渴望,让赵构在北宋即将面临灭亡时,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。当金国要求送一名皇子作为质子时,赵构毫不犹豫地主动承担起这个责任,终于引起了赵佶的注意。赵佶在惊讶之余,欣然同意将赵构送往金国。
此时的赵构,勇气十足,丝毫不惧金国的铁骑。到了金国后,他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惧色,反而大方地展示了自己的身份。无论金人如何侮辱他,他始终保持冷静,并没有露出怒意,这种气度让金国大为疑惑。他们开始怀疑这个“皇子”是否真是赵佶的儿子,甚至怀疑他是某位北宋将军派来冒充的。随着金人对赵构的审视加深,他们决定派专人看管他,没想到赵构竟展示了自己高超的弓箭技艺,这让金人彻底相信赵构的身份,但他们依然认定赵构是北宋派来的“假皇子”。
展开剩余70%不到一个月,赵构便被金人送回北宋,金国责骂赵佶太过虚伪,竟然用一个假皇子来糊弄他们。赵佶面对此事十分尴尬,虽然不情愿,但最终还是派了一位亲王过去。金国得知这个亲王并非冒充后,心头怒火中烧,开始反思若早知赵构真是皇子,应该直接将他除掉,而不是放他回去。随着对赵构的愤怒加剧,金人决定要求北宋再次派赵构回去。正当赵构准备再赴金国时,金国的军队已经跨过了长江,直接攻入北宋都城。
在北宋灭亡后,赵构随即带领忠臣逃亡,渡过长江,艰难地建立了南宋。此时的赵构,早已没有年轻时的勇气和热血。虽然北宋灭亡激发了无数南宋人的仇恨,但赵构对金人既有愤怒,又充满畏惧。金国铁骑的威胁让他早早放弃了抵抗的念头。为了逃避金国的进攻,赵构决定带领南宋朝廷西行,穿过温州,漂流在东海近四个月,直到金国撤兵才敢返回陆地。
南宋初期,赵构虽然逃过一劫,但金国并未放弃报复,他们把怒火撒向了在金国的北宋皇亲。赵构的母亲韦氏在金国被轮番羞辱,还生下了两个孩子。赵构深感母亲的遭遇不公,便通过外交手段试图与金国谈判,寻求和解并请求接回母亲。
金国看到了南宋寻求和平的诚意,心生得意之情,便利用秦桧等奸臣通过“莫须有”的罪名陷害岳飞,将这个忠诚的名将除掉。和解协议签订后,赵构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安心享受皇帝的生活了。为了放松自己,他开始享受宫中的美女,但他却有一个难言之隐。赵构虽然渴望子嗣,但早年的颠沛流离让他失去了生育能力。无论他如何努力,始终没有一位妃子怀上孩子。为了选出一个合适的继承人,赵构决定采取一种极端的方式——通过选拔十名处女来测试他们的品性。
赵琢和赵昚成为了候选人。赵构特意送去美女,并告知他们必须清心寡欲,保持洁身自好,只有这样才有机会继承皇位。半个月后,赵琢所收的十名女子全部被他享用过,而赵昚则仍然保有清白。最终,赵昚因其出色的表现被选为太子,并得到了良好的教育,最终顺利继承了皇位,成为后来的宋孝宗,南宋的明君之一。
尽管赵构的统治并非明君之治,但他也曾有过光辉时刻。临终之际,不知他是否后悔当初与金国的屈辱和解,是否对那些被冤屈的忠臣名将心生愧疚。至今,这些疑问仍然无法解答。
发布于:天津市嘉正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