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电视剧《水浒传》中,晁盖在曾头市中箭后回到梁山,但不久因伤重不治而死。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“射杀晁盖”的人选的广泛讨论,尤其是围绕着小李广花荣展开。虽然箭上留下的三个字似乎暗示了射杀者是史文恭,但没有其他确凿证据能证明他是杀害晁盖的真凶。要知道,若真是在暗夜中,箭能够精准射中晁盖的面门,除了花荣这位“神臂将军”,几乎没有其他人能够做到。
花荣初次加入梁山时,与晁盖便产生了一些不和。在一次吕方和郭盛比试戟法时,花荣一箭射断了绒绦,分开了画戟。晁盖听后并未表示信任,只是含糊其辞。这让花荣心生不满,暗想:“既然晁盖不信我,不如趁此机会展示一手,让他和其他人见识一下我的箭法,将来能赢得他们的敬畏。”于是,花荣展示了自己的箭法,一箭准确射中一只飞鸟,令在场的所有人震惊不已,甚至连晁盖也不得不佩服他“神臂将军”的称号。
花荣的箭法被大家所称道,即使是浪子燕青也为之叹服。所以,能在夜色和摇曳的火光中一箭射中晁盖的,除了花荣和庞万春等少数几位,实在想不出其他可能。而史文恭从未在故事中展示过如此精湛的箭术,若真是他射杀了晁盖,施耐庵怎会不将这一重要事件描述得更加详细呢?
展开剩余73%按照传统的小说叙述方式,如果史文恭真的是射杀晁盖的人,故事中肯定会如此描写:四周鼓声震天,喊声此起彼伏,火光映照,史文恭骑着照夜玉狮子马,手持方天画戟,大喝一声拦住晁盖去路。紧接着,他挂弓搭箭,弓弦拉开,箭如流星般射出,直中晁盖的面门。这一场景必定会被描述得淋漓尽致,彰显史文恭的高超箭术与英勇。然而,施耐庵在原著中却并未提及这场激烈的战斗,令人不禁怀疑,真凶另有其人。
庞万春当时在江南方腊手下为将,并不可能参与这场战斗,因此最大的嫌疑人似乎便是花荣。我们并不是完全没有依据来推测花荣是弓箭手,其一,花荣和晁盖之间确实有过一些摩擦,且他射杀晁盖时并不会有太多心理负担;其二,花荣与宋江有着深厚的友情,若是能帮助宋江登上梁山的领袖位置,花荣何事不敢做?其三,当时的梁山好汉中,唯一能在如此条件下精准射杀晁盖的,唯有花荣一人。
然而,这些推测虽然看起来有理,却并非没有反驳的余地。通过细读《水浒传》,我们能发现花荣并没有射杀晁盖的证据,反而能找到三条线索,表明他并非凶手。首先,晁盖临终时曾留下遗言:“贤弟莫怪我说: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,便叫他做梁山泊主。”这段话暗示着,如果真是花荣射杀了他,晁盖本不可能死而留下这一遗言。若花荣是弓箭手,晁盖怎么还能回到梁山并留下对宋江不利的最后话语呢?
其次,在原著中有一段提到:“林冲却把枝誓箭,供养在灵前。”这段描述显然是在暗示晁盖的死因。林冲作为梁山的忠诚战士,他并未怀疑花荣,甚至把誓箭供奉在晁盖灵前。说明他已找到了证据证明花荣并非凶手。如果花荣真的出手,林冲理应从中发现破绽,甚至在后来的战斗中利用这一点,导致花荣的死。
最后,我们也可以通过花荣一贯精准的箭术来推测他不可能射死晁盖。无论是霹雳火秦明还是玉麒麟卢俊义,面对花荣的神箭,连躲避的机会都没有。然而,晁盖此时正在全力突围,且身处混乱之中,根本没有准备躲避射来的箭矢。若真是花荣出手,箭矢势必会贯穿晁盖的咽喉,而不是仅仅射中面门,留下这么大的疑问。
此外,花荣作为出身名门的将领,根本不屑于使用毒箭,且他也没有获得过毒药。若他真要杀人,完全不需要利用毒箭这一手段,尤其是他从来不会在箭头上涂毒,这一点从未有任何前例。因此,晁盖所中的箭毒并非出自花荣之手。
综上所述,晁盖的死与花荣无关,另有其人。可能是曾头市的某些人为了让史文恭为战役做出贡献,特意设计了带毒箭,最后只有一支箭射中了晁盖。这也许是曾头市高层故意设下的陷阱,用以逼迫史文恭忠心为曾家出力。通过这一切的推理,我们或许能得出另一种结论:射杀晁盖的箭,背后隐藏着更加复杂的阴谋与权力斗争。
发布于:天津市嘉正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