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亲侄子活活烤成肉串,子孙被屠戮殆尽,究竟这位作死王爷的命运有多悲惨?
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历史人物中,有不少怀揣野心者,但你是否听说过,有人将当皇帝视为终极目标,结果不仅子孙被屠光,自己还被当成烤肉的人?这样匪夷所思的悲惨结局,就发生在明朝朱棣的第二子——朱高煦身上。
那个讲究纲常伦理、尊崇秩序的年代,朱高煦为何敢怀抱如此惊天野心?这得从他父亲发动“靖难之役”篡夺皇位说起。
彼时,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,皇位由皇孙朱允炆继承。年幼的皇帝上台后,毫不留情地下令削藩,意图削弱藩王们的权力。此令无疑是一场风暴,激起了藩王们的强烈不满。朱棣本身心怀野心,眼见削藩之令如同火上浇油,他决定揭竿而起,亲手夺取皇位。
在这场亲兄弟反目的权力争夺中,朱棣带着三个儿子上阵。长子是世子,但从小腿疾缠身,行动不便;次子朱高煦,不仅身材魁梧,而且武艺高强,是个不折不扣的将才;三儿子则一切听从二哥安排。朱棣将长子留在后方处理军粮等后勤,带着二、三子冲锋陷阵。朱高煦自小不服气长兄,认为自己更有能力,世子的位置理应属于他。如今父亲即将坐稳皇位,他对未来大哥继承太子之位的事实,心里满是嫉恨和不甘。
展开剩余71%朱棣眼疾手快,一眼看穿了儿子的心思,找他谈话许久。朱高煦只记得一句话:“你哥身体不好,你要多努力。”这句话犹如一剂强心针,让他精神焕发,自信满满地认为太子之位非他莫属,斗志高昂,甚至感觉身体的旧疾一扫而空。于是,他在战场上更加勇猛,奋勇杀敌。
朱棣带兵攻下京城,顺利即位为永乐帝。朱高煦满心期待,盼着父亲兑现对他的承诺。谁知父亲不仅没有兑现,反而立了长子为太子,自己和三儿子被封为藩王,远离中央权力。这一安排令朱高煦愤怒异常,他一会儿说封地太偏远难以接受,一会儿又声称不舍父母,不肯去任职。
朱棣心知肚明,但局势复杂难以调和。长子是开国皇帝朱元璋亲自册封的太子,改立次子必然引起朝臣反弹。加之文官们偏爱文采出众、宽厚仁慈的太子,对朱高煦则颇有排斥。朱棣的顾虑和朝堂压力,使他迟迟不敢更改继承顺序。最终,一位宠臣一句“好皇孙”,稳固了太子位置。颇具讽刺意味的是,朱棣自己当年也是因为喜爱朱允炆才发动靖难,后来又因为喜欢形似自己的皇孙,舍不得废太子。
朱高煦失去了太子梦,内心燃起愤怒火焰,开始谋划父亲死后夺权。
说起朱高煦,除了勇猛继承了父亲的英勇外,他父亲的心机与权谋却未能传给他。他不懂得隐忍等待,而是想让全世界知道自己要夺位。趁朱棣北伐,他到处散布太子图谋篡位的谣言,借此抓捕太子的支持者,大肆逮捕并残杀不少朝臣。
朱棣归来后大怒,拔剑欲斩儿子,幸得太子劝阻,最终将朱高煦逐出京城,流放到远方藩地,禁止入京。朱高煦未曾放弃,静候父亲驾崩。得知噩耗后,他派人入京探听情况,不料大哥待他宽厚,亲自召回京城,并赏赐不少。
然而,次年长兄驾崩,皇位由皇侄继承。朱高煦认为时机成熟,集结兵马直扑京城,妄图仿效父亲篡位。可惜计划败露,兵力被全歼,朱高煦被捕押回京城。
皇帝朱瞻基出于血缘亲情未杀他,反而将其囚禁。一次皇帝亲自探访,期待他悔悟,谁料朱高煦见到皇帝不但不认错,反而藏身躲避,还当众给宣宗一记扫堂腿,将他绊倒,嬉笑讥讽,言辞刻薄。
朱瞻基怒不可遏,下令用重达数百斤的铜缸扣住他,不许乱说话。没想到朱高煦力大无穷,竟将沉重铜缸举起,继续嘲讽。见其顽固不化,宣宗便在缸旁点火,将他活活烤死。随后又下令将朱高煦的九个儿子全部斩杀,彻底灭绝其后代。
天下奇闻无奇不有,而以如此惨烈离奇的方式结束一生,历史上恐怕只有朱高煦一人能比肩这份惨烈。
发布于:天津市嘉正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